2月24日,俄乌冲突已持续三年。近日出现的政治转圜迹象引发关注,对于俄乌下一步如何走以及地缘政治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成为焦点。
22日,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视察特别军事行动区某指挥所,并就下一步行动作出指示。23日,俄军继续打击乌克兰武装部队、装备、军用机场和燃料库等,并在俄多地上空击落数十架乌克兰无人机,显示俄军攻势正在加剧。俄总统普京19日表示,俄军当日已越过库尔斯克地区的俄乌边界进入乌领土,正沿战线推进。但乌方否认了这一说法。
乌克兰危机虽是一场局部地区冲突,但其影响波及全球。除俄乌直接冲突外,还掺杂美国、北约、欧盟等多方博弈,对国际安全格局产生严重冲击。
2月12日,俄美元首通电话。18日,俄美代表团在沙特举行会谈,这是俄乌冲突爆发三年来双方首次公开的高级别会晤。这场约四个半小时的会谈达成“四点共识”,被视为俄美领导人通话后的成果。然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对此表达了不满,称谈判不应在乌方背后进行。他此前拒绝在美方向乌递交的矿产协议方案上签字,但在与美国政府乌克兰和俄罗斯问题特使凯洛格会晤后,改口称愿与美方签署“强大、真正互利”的协议。此外,泽连斯基还与欧洲多国领导人密集通话,讨论安全保障、军事援助、外交支持和能源合作等议题。
俄美关系似乎有所回暖。特朗普表示可能在2月底前同普京会面,后者也表示愿意与特朗普举行会晤。不过,双方需就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准备。美乌关系则因矿产资源交易与安全保障问题陷入紧张。特朗普指责泽连斯基“玩弄”美国,而后者认为特朗普在助俄“打破孤立”。
欧洲担忧被排除在乌克兰问题之外或被边缘化。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欧洲多国领导人强调没有欧洲国家和乌克兰参与的谈判不可接受。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回应称,一旦美俄启动相关谈判,乌欧将在某个阶段加入这一进程。白宫强调将与乌方和欧洲盟友保持接触,认为与冲突各方对话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