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造车界最炸裂的新闻是苹果公司放弃了秘密努力10年、耗费巨量资金的电动汽车研发项目,并将解散2000人的研发团队。
这意味着一直以颠覆式创新示人的IT巨头,挑落电动汽车行业皇冠努力的终结。
苹果的黯然离场既有人工智能蓝海的吸引力,也有全球新能源汽车万马奔腾给予的压力。
当下,全球汽车行业风起云涌。
奔驰推迟原定2030年实现“完全电动化”目标,继续发力燃油车。无独有偶,福特、奥迪也纷纷暂缓了既定的电动化战略。
欧美汽车巨头相继推迟电动化的大背景是,中国车企在这条卷成红海的赛道上蒙眼狂奔。
去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高达522.1万辆,超越日德位居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120.3万辆,成为我国出口市场为数不多的亮点。
关于中国新能源汽车,欧美政客有太多的偏见,要么论定是中国巨额补贴下养成的怪胎,要么指责中国搞行业垄断,就连我们国内也有不少声音将其贬低为没有技术壁垒的低端行业。
今天我会用大篇幅描写新能源汽车,看看一个产业如何在绞杀之下杀出重围,看看在信心晦暗的时刻,这个行业如何站在时代的春风。
1
发端
2000年的一个仲夏夜,德国莱茵河畔。
年近九十的同济大学老校长李国豪生平最后一次到访德国,专程约见了自己的学生,已是奥迪高管的万钢。
那一晚,李校长向万钢讲述了自己在建国前夜放弃德国一切待遇回国报效的故事。老人讲的温情又感人,字字句句都像是对万钢的提点。
就在三个月前,科技部部长访问德国时同样找到万钢,邀请其以首席科学家的身份回国,主持汽车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