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和平奖将在10月10日公布得主。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表示自己“配得上”这个奖项,并在地区冲突中频繁斡旋,试图证明自己是当之无愧的“和平缔造者”。然而,他高调宣称的七笔“停战功绩”被外界质疑存在夸大成分,且多为暂时性成果。近年来,诺贝尔委员会在和平奖决定上被指有明显政治动机,倾向于维护西方价值体系。而特朗普的诸多举措,如退出国际条约与组织、对盟友实施单边关税等,似乎与此背道而驰。特朗普的“和平主义”实际上与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所珍视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相悖。委员会更强调维护西方“自由民主共同体”的安全、促进所谓“人权议程”和其他西方政治正确议题。特朗普撤出世卫组织和《巴黎协定》、挑起贸易战、疏远盟友的做法与这些理念不符,使得他的“诺奖梦”难以实现。
特朗普自认为是“和平主义者”,但与诺奖委员会在“和平”概念上的差异显而易见:他强调结束战争、减少美国海外军事介入,而委员会看重的是维护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特朗普希望通过谈判解决争端,避免无休止的海外战争,集中资源于国内和西半球。这种外交观在美国传统“建制派”痴迷于全球战争与霸权的背景下显得另类,赢得了一些选民的支持。然而,他的“和平主义”更多是基于“美国优先”的务实逻辑,旨在减少海外负担、重建美国,并在能源和贸易方面谋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