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地一些摊贩被要求每月上交一条香烟,并被告知是“统一交给城管”。此事曝光后,相关部门迅速介入,对涉事人员停职调查,并依法依纪从严从快处理。
虽然一条香烟价值不高,但反映出的问题却很严重。基层工作中,“微腐败”之所以易发且顽固,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基层干部认为吃点、喝点、拿点不算什么,甚至称之为“人情往来”。然而,许多干部的腐化堕落往往从一条烟、一顿饭、一瓶酒、一张卡开始。媒体曝光后,当地部门迅速行动,表明了对违纪违法行为绝不姑息的态度。
这种“零容忍”态度对于整治基层“微腐败”至关重要,也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关键。市场经济需要法治和信用保障,才能让各类经营主体安心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营商环境成为评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潜力和活力的核心指标,甚至决定了资本、人才和技术的流动方向。无论是官僚主义、“吃拿卡要”的不正之风,还是违规干预行政许可等事项的寻租行为,本质上都是损害营商环境以谋私利。因此,无论受害对象是个体户还是企业家,对于权力任性之举都必须动真碰硬、严查重惩。只有让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都感受到公平和正义,才能引来和稳住金凤凰。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除了抓好典型案件查办外,相关部门还需完善制度。例如,建立高效的群众投诉机制,确保监督覆盖到摊位边、市场口,形成闭环管理和阳光运行的治理格局;加强队伍教育和作风建设,使基层干部明确哪些行为可以为、哪些不能碰;各级党员干部应端正对舆论监督的认识,敢于直面舆情。此次“收烟事件”能够快速解决并获得肯定,正是相关部门与舆论监督良好互动的结果。
治理的温度来自法治的刚性,营商的信心源于制度的笃定。任何假借权力伸出的手都必然受到制裁,这样才能保障地区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经济社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