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生向教育局举报饭菜有蛆被骂”一事引发广泛关注。据报道,四川广元苍溪县一名学生致电教育局,反映学校晚自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及食堂饭菜吃出蛆等问题,却遭到教育局工作人员的辱骂。
该事件中,学生怀着对教育主管部门的信任拨通电话,却换来“代表你爸妈骂你”的训斥,舆论哗然。对此,四川省苍溪县教育局迅速介入并发布通报,表示值班人员范某某在接听电话时存在言语失范的情况,现已对其停职检查,并进一步接受教育处理。尽管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及时回应值得肯定,但一句“言语失范”难以令公众信服。
学生向教育局反映问题,本质上是行使法律赋予受教育者的权利。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有权对涉及自身权益的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教育部门有义务为学生创造安全、畅通的监督渠道。此次事件中,虽然经核查未发现该校食堂饭菜存在异物异味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接到举报时可以辱骂训斥。举报是一种基于切身感受的监督行为,只要不是无中生有的恶意举报,就应该耐心倾听并积极处理。即便最终发现举报有误,也应进行善意的教育引导,而不是用辱骂封堵言路。
从教育治理角度看,学生的举报是最直接的一线信息。食堂卫生、作息安排等问题,学生作为直接利益相关者最有发言权。若教育部门将这些反馈视为麻烦甚至用训斥压制,无异于主动堵塞治理漏洞。此前某地学生举报补课遭回应“别那么拽”,这次又出现“代表你爸妈骂你”,一再发生的奇葩事件暴露出部分基层教育工作者尚未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治理理念,误将行政管理权异化为教训学生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