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以来,美国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冲击。面对贸易战带来的挑战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宏观金融分析团队于4月29日发布了《中国宏观金融分析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指出,在当前形势下,既要保持定力,也要做好形势研判,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报告建议年内额外增发2万亿至3万亿元特别国债,加快设立2万亿元规模的股市平准基金。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8%,将中国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4.0%,但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报告认为,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应练好内功,充分发挥国家信用的重要作用,促消费、稳市场,在保证自身经济增长的同时,为全球经济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报告建议在二季度加速发行本年度余下的专项债和特别国债,以更大力度促进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短期内,向城乡居民增发消费券,由增发的特别国债资金予以支持;中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中央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示精神,加大财政支持民营经济就业吸纳的力度;长期用好政府存量资产,探索以国有资产收益支持居民消费,探索国有股权划转社保体系。
报告还建议稳定楼市、股市和汇市。在房地产方面,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力实施城市更新,有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在资本市场方面,继续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快设立2万亿元规模的股市平准基金,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
针对人民币汇率承压和金融风险上升的问题,报告建议维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双向波动格局。对于外贸企业面临的挑战,报告建议真金白银支持外贸企业拓展新市场以及出口转内销,积极支持外贸企业结构转型,对受困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