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生命的到来,我们欣喜若狂;而面对生命的落幕,却常常感到无能为力。在死亡来临之际,如何从容、完善地送别逝者,是每个人都将面临的人生课题。
“殡葬”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陌生、传统甚至神秘的行业。郑州市殡仪馆提供遗体运输、化妆、冷藏、装殓、火化等各种服务。火化工是最后一个告别遗体的人,当炉膛火光升起时,他们守护着逝者前往人生的最后一次远行。
王立创在郑州市殡仪馆工作了12年,如今已能泰然处之,做好生命最后一站的“摆渡人”。他负责搬运遗体、核实身份,在家属作完最后告别后,鞠躬礼送遗体至火化炉,点火并实时观察火化情况,调控风力、火力和炉压。大约一小时后,遗体化为灰烬,一个生命从这个世界完全消失,唯留下生者的追思与回忆。
王立创最初进入殡仪馆时主要负责火化炉的维修工作,两年后成为火化师。刚开始时他特别害怕,躲在屋里不敢出去,但经过领导安抚和老员工开导,逐渐从害怕变成敬畏,明白了这份工作的使命和意义。另一位火化师王同辉刚接触这个行业时也感到害怕,看到遗体在传送带上被风吹动,心里非常怵。后来通过与老员工谈心,慢慢适应了这份工作。
火化师的工作需要高度专注,每个遗体的高矮胖瘦不同,所需的风油配比也不一样。火化完成后,家属捡拾起逝者的骨灰,泣不成声中向火化师表达谢意。每当这时,王立创心中涌起感动,因为他给予了逝者最大的尊重,而逝者家属也给予了他最深的尊重。
火化前,家属确认遗体时情绪激动,有时会突然听到号啕大哭的声音。遇到这种情况,火化师只能找家属进行劝抚。一天最多要火化60多具遗体,下班时间不固定,最晚要到晚上7点左右。火化过程中会有油脂燃烧发出的“刺啦刺啦”的声音,遗体受热后会收缩变形,这是正常现象。
火化师们表示,社会上仍有很多人对他们这个行业有所忌讳。王同辉至今没有告诉父母自己从事这份工作,担心他们不能接受。即使外界有偏见,火化师们依然坚守岗位,对逝者保持敬畏之心。每具遗体火化前,他们会深深鞠一躬,送每一位逝者最后一程,既是工作,也是对逝者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