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末晚上,许多家庭都会经历辅导孩子作业的煎熬。如今,钱塘白杨街道晨光社区的一项公益项目帮助居民告别了这种困境。从最初的“四点半课堂”到现在的“青晨”公益班,经过五年的不断迭代升级,社区通过“大学生家教天团”打造了一套有效的作业辅导模式。
近日,晨光社区的“青晨”课后公益班正式开班。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书房里,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的志愿者张诺涵正用彩色便签纸教三年级学生小宇学分数。2019年社区推出“四点半课堂”,在工作日放学后提供托管服务。随着家长需求的变化,项目逐步升级。到了2023年,项目变为周末“阳光家教”,开启了一对一上门辅导模式。今年更是创新推出“双轨制”服务,在保留上门服务的同时,新增了社区一对一教学点位,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春季报名通道开放后,50个名额在两小时内被抢空。其中,41组家庭选择在家迎接周末小老师的到来,9组家庭选择让孩子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接受辅导。
每周六上午九点,杭师大人文学院的大二学生凌子岚都会准时出现在结对家庭徐先生的家里。学院将志愿服务纳入社会实践学分,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远超预期。凌子岚表示,第一次当“老师”才发现,要把知识讲清楚比自己听懂难多了。但这段实践经历让她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晨光社区与杭州师范大学历时五年的深度合作,确保每一位参与的大学生志愿者都能为孩子们提供高质量的辅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