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贵州将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政务服务”模式,推进“五个通办”与大数据、大模型应用融合,拓展智能服务场景,推动政务服务由人力服务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
全省通办依托政务服务大模型,用好“云坐席”“即时通”工具,推进更多标准化事项实现要素化、通俗化改造,探索办事指南异常信息提示智能校核、自动生成,减少大量人工重复性劳动成本。
跨省通办积极对接西南有关省(区、市),按需开设远程虚拟窗口,运用远程身份核验、音视频交互、屏幕共享等技术,为企业和群众提供远程帮办服务;丰富完善线上“贵州人办家乡事”服务专区功能,拓展省外线下代收代办点数量;贵阳市、毕节市、黔东南州等地加快“外出务工人员一件事”试点,推进广东浙江等地贵州籍外出务工人员贴心服务,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一窗通办“2+2”模式改革提升综合受理系统智能化水平,辅助综窗人员快速定位审查要点、快速解答群众疑问,降低学习培训负担,进一步增强综窗承接能力,推进乡镇“一窗受理”;提升大厅智能化管理水平,强化省、市、县三级一体监测、联动、调度、管理、评价服务,探索智能身份核验预警,自动识别“跑多次”企业群众、公安通缉在逃人员、窗口人员迟到早退、无故离岗等信息,为优化业务流程和窗口管理提供线索;打造“政务服务+金融服务”升级版,推动更多便民事项就近能办、多点可办。
一网通办聚焦群众线上找不到、搜不到、办不成等痛点,推进贵州政务服务网智能导办服务,打造“百姓千问”政务服务大模型,实现“搜索即服务”;探索智能辅助审批,深度学习办事指南和历史办件,智能判读申请材料,提供辅助审批建议;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潮流,适应群众更倾向于使用小程序办事的需求,接入无犯罪记录证明、公租房申请、考试成绩查询等更多高频移动端服务;积极推进“云勘验”,实现基层人员和企业群众“双减负,双高效”。
一证通办持续加大电子证照共享应用,选取改革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展试点,通过“实人认证+数据共享”,完成信息智能预填、材料自动共享,实现100个政务服务事项“刷脸办”。2025年底前,实现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同步制发比例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