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给中国人带来的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点。2月7日晚,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票房(含预售)突破67.923亿,超过《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的票房成绩,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实际上,在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哪吒2》的预测票房就已经涨到了100亿。两个月前还处在困境中的各大电影院,如今连保洁员的工资都翻了两倍以上。“哪吒救市”成为话题,导演饺子也被誉为“拯救中国电影的天命人”。
饺子的人生经历似乎映射了国漫的发展历程。从不被理解到有所变化,再到扭转成见,这些都能在《哪吒2》中找到影子。例如,哪吒出身就是“魔童”,不被大家理解;申公豹说人心中的成见像一座大山无法撼动。鲜为人知的是,饺子本是医学生,曾被嘲讽为“啃老族”和“失业废柴”。但他毅然放弃专业转行做动画,靠着母亲微薄的退休金生活,十年磨一剑,最终成为名满天下的“国漫英雄”。他用行动告诉全世界,“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
贯穿饺子前三十年人生的词是“不被理解”。那时,动画和游戏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的选择。毕业后,饺子在广告公司待了一年,又回家啃老,靠母亲每月1000元的退休金生活。每天的伙食费不超过十元,全素食和泡面是家常便饭。娱乐只有听评书、听音乐等几乎不花钱的活动。他坚持的这条路上没有老师、没有人脉、没有资源、没有渠道。一个外行人,硬着头皮,一天16个小时宅在家里,用盗版的三维软件自学,又当编剧又当导演又当特效师。
2008年,饺子独立制作的反战题材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完成,横扫了30多个国际奖项。但当时国产动画行业并不景气,尽管这部短片获奖无数,却未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2009年,饺子和制片人刘文章共同创立“饺克力”动画工作室,团队主要依靠做广告动画维持生计。2015年,光线传媒彩条屋出品的《大圣归来》横空出世,斩获9.56亿票房,行业开始看到国漫的可能性。同年,饺子接到彩条屋CEO易巧的电话,两人一拍即合,开始了新的五年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