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新能源领域取得显著成果,提前六年实现了12亿千瓦的装机目标。新能源电量系统占比也超过了15%,标志着进入了关键发展阶段。2025年将是新能源发展的重要一年,需要探讨新能源未来的发展方向。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制定“十五五”规划的关键时刻。中国计划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这使得碳排放问题变得尤为紧迫。如何设定“十五五”的新能源装机目标,以及如何处理大量累积的新能源消纳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电力系统还需平衡新能源与火电之间的关系,确保电力安全并有效减碳。
关于2025年的变局,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关注。首先是煤电的价值和未来走向。过去几年,煤电经历了从被边缘化到重新受到重视的过程。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认为,新型电力系统应实现化石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和多种能源综合化。在这种背景下,煤电不仅作为兜底保供主力,还承担灵活性调节和支撑作用。2023年底出台的煤电容量电价政策帮助煤电企业摆脱了巨额亏损,而煤炭价格回调进一步改善了其经济状况。
截至2024年11月底,中国火电装机容量约为14.3亿千瓦,其中煤电装机超过13亿千瓦。许多在建项目预计在未来几年将释放超过1亿千瓦的煤电装机。这些项目中很多是“风光火”打捆项目,煤电作为支撑性电源。然而,这种模式可能推高煤电装机,影响减碳进程。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火电发电量占比高达67.23%,甚至比2023年有所提高。因此,如何在保障调峰的同时减少碳排放是一个重要课题。
第二个问题是新能源能否持续健康发展。中国能源转型主要依靠不断增加新能源装机量。截至2024年末,中国风光装机接近14亿千瓦,但面临一系列障碍,如接网限制和收益率下降。分布式光伏在多个省份遭遇接网难题,部分地区暂停备案。同时,由于电价低,光伏电站收益率大幅下滑,导致央国企和民企纷纷甩卖光伏电站。2025年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以遏制“谷贱伤农”现象。
第三个问题是储能的作用和发展方向。随着新能源与煤电的博弈,储能被视为理想的解决方案。尽管地方政府大力推动储能装机,但储能的调峰能力有限。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设施,但其调峰效果微乎其微。尽管如此,储能技术的进步有望在未来发挥更大作用,支持双碳目标的实现。
2025年,中国的新能源大变局已经拉开帷幕,能源转型进入更艰巨的发展阶段。制定科学的系统方案,引导变革,是这一年的关键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