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正在进行。在复习冲刺的最后阶段,山东师范大学设立了一个“萌宠区”,帮助同学们缓解考研的压力。同学们可以在这里摸摸小马、喂喂小羊、撸一把羊驼、跟梅花鹿合个影,在紧张的复习之余放松一下。
与此同时,四川成都某中学在食堂划分出了“学霸就餐区”。从现场照片看,学霸就餐区的餐具和菜品明显比其他同学的高级,这引发了争议。
为什么“考研萌宠区”受到好评,而“学霸就餐区”却遭到诟病呢?看到“考研萌宠区”的照片时,冬日暖阳下的树林中,几位同学脸上没有大考前的紧张和焦虑,手埋进羊驼毛茸茸的大脑袋里,这种场景让人感受到学校为营造温馨、有活力的学习环境所做出的努力。相反,“学霸就餐区”的豪华餐具和菜品让大多数人感到失落和不公平。大多数人代入的是背景中那些普通同学,而不是前景中的学霸。这样的安排可能不仅没有给学霸带来优越感,反而让他们感到不适。
无论是成功的“考研萌宠区”还是失败的“学霸就餐区”,学校尝试创新管理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出发点再好,如果方向错了,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通过舆论对这两次尝试的不同反应可以看出,单一的成功定义、优绩主义和唯分数论等旧观念已经与现代化的人才培养工作格格不入,并逐渐被更多领域乃至社会通识所质疑。
近日,浙江某大学推送了一篇公众号文章,标题是“67656分之24”,提到24名同学在60000多学生中脱颖而出,获得了最高层次的奖学金。这种价值观并没有让这些同学显得更优秀,反而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理念的反思。如果教育只关注少数所谓分子,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个体需求和发展,那么这样的教育将失去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