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影院观看了贾樟柯的新片《风流一代》。金钱成本包括路费和电影票,共50元。时间成本包括路上来回的时间和电影时长,共3个小时。
回到家后,我先看了网友总结的公映版和戛纳电影节放映版的区别,又品味了一下电影给我的感受,反思支持贾樟柯的成本实在太大了。我是2005年左右开始学习电影欣赏、评论及创作的。当时贾樟柯已凭借“故乡三部曲”在国内外声名大噪,他的作品成为很多电影相关书籍的重点推荐。但那时我对这些作品共鸣度很低,认为是自己学习程度不够、人生阅历不足所致。
从《世界》开始,我感觉与贾樟柯有了更多的共鸣,并在2013年的《天注定》中达到峰值。当时我坚信,如果他的武侠片《在清朝》问世,将比肩《卧虎藏龙》。然而,2018年的《江湖儿女》却让我感到失望。虽然我能理性认同贾樟柯的表达,但在感性上已经无法接受他的手法。
《风流一代》将这种纠结推向了顶点。观影时,我坐在第五排,旁边只有三位观众:一位二十出头的女孩,一位五六十岁的阿姨,还有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叔。大叔在观影期间数次小声爆粗口,并在影片结束后忍不住骂了一句:“这是什么电影!”不知道他是心疼那40元电影票,还是那宝贵的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