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报名人数连续两年显著下降,标志着“考研热”逐渐降温。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考研报名人数为388万,在去年减少36万的基础上,今年又减少了50万。
自2016年起,考研报名人数在短暂回调后大幅增长,从2015年的164.9万人增加到2023年的474万人,创下历史新高。然而,最近两年的显著下降引起了广泛关注。此前,2014年和2015年也出现过连续两次的下降,但幅度较小。未来考研人数可能还会有所反弹,但过去五年的高速增长大概率不会再现。
考研热的降温有多方面原因。首先,前些年的考研热潮中存在盲目成分。面对就业压力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许多人选择先考研再说,导致报名人数激增。然而,伴随报名人数的增长,缺考率也在上升,个别考场的缺考率甚至高达四分之一。随着盲从水分被挤出,一些未想清楚或盲从的人放弃了考研。
其次,人们变得更加理性。以00后为代表的新一代更加精于计算,他们意识到即使研究生毕业也未必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近年来,研究生规模显著扩大,稀缺性已经改变。北京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数量首次超过本科生,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业形势必然好转。全国已有超过40所高校在校研究生数超过本科生。未来研究生会越来越多,稀缺性降低,依靠研究生学历解决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不现实。因此,一些人开始重新评估考研的成本与收益,选择了放弃。
此外,专硕占比提高也是影响因素之一。自2020年起,研究生培养进行了系列改革,学术研究逐渐转向博士阶段,硕士则更多地培养高层次应用人才。新增硕士点原则上都是专硕,专硕占比目标达到60%。尽管研究生总体规模持续增长,但增量主要是专硕。由于专硕学费较高且在就业市场仍面临一定歧视,使得考研吸引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