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梅最初只想通过养鱼挣钱,但随着时间推移,他开始觉得自己也能研究中华鲟,不比水产专家差多少。然而最终他还是把所有中华鲟全转让给了科研院所,带着一丝不甘心。
老梅财力有限,且年事已高。他从五十四岁起开始养中华鲟,到今年七十二岁时,巴掌大小的鱼苗终于长成大鱼。青壮年的中华鲟可以长到三四米长,腹部的大口不需要长牙,在自然环境中可以生吞遇到的鱼虾。但在老梅位于宜昌秭归县的渔场里,二百多条鱼生活在四个会议室大小的鱼塘中,只能缓慢游动,彼此错开。
老梅不愿承认自己给中华鲟提供的“居住环境”不够理想。他认为在秭归山里,夏天最高温度不超过二十六度,低温有助于这种冷水鱼怀孕。
老梅似乎有一种今天已稀缺的精神,一厢情愿地相信事情会有转变。当初趁着三峡移民政策号召,他买回了鱼苗,最初的目标是等鱼长大后,雌鱼能产卵、雄鱼能受精,承担三峡库区的中华鲟增殖放流项目,以十万尾为单位卖给政府,放回长江,挽救濒临灭绝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鲟。除了中华鲟,老梅还养殖了西伯利亚鲟和史氏鲟,这些“商业鱼”的鱼卵是鱼子酱的原料。他认为鲟鱼的繁育方法相似,自己也能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