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麦田全是科技没有狠活
在“三夏”繁忙的季节里,金黄色的麦浪翻滚,预示着丰收的喜悦。新成熟的麦粒中,蕴含着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近年来,该地区加强了种业的战略科技力量,开发了一套覆盖小麦生产全程的智能化农业设备技术体系,从耕地、播种、管理到收割,力求高效。同时,建立起了从小麦源头到餐桌、从农田到加工的全产业链技术体系,助力中原大地上的小麦产业驶入新生产模式的快车道。
为让“中国碗”装满更多的“河南粮”,科研人员致力于解开小麦种子高产的秘密。在科技项目的支撑下,一系列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如郑麦1860、百农4199等被成功培育并推广,这些品种对提升总产量的贡献率已逼近50%。面对土壤盐渍化和小麦-玉米轮作模式的挑战,科研团队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聚集全国顶尖科研力量,不仅在耐盐碱基因资源的高效利用上取得进展,还深入探索了这一轮作模式的高产潜能。河南麦田全是科技没有狠活。
为了加速种业创新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相关部门启动了一系列省重大科技专项,运用高通量分子选择技术培育新品种,旨在全面提升小麦等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科技厅厅长张锐强调,种子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应继续加强小麦育种研究,培育更多优良品种。
在实践层面,科技平台和载体的建设促进了科技资源的集聚。以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例,通过智慧农业平台,农民可以远程管理大片农田,小麦良种的培育和销售也因此变得更加高效。同时,包括“中原农谷”在内的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推动了小麦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与升级。
此外,科技服务深入生产一线,小麦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在麦收前后提供关键的技术指导与支持,确保小麦高产稳产。入夏以后,多个由知名小麦专家领导的服务团在各地展开培训,上千名科技特派员活跃于田间地头,通过现场指导和线上直播等形式,普及夏粮收获技术,为夏粮安全收获保驾护航。河南麦田全是科技没有狠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