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银行公开了一批拒收人民币现金的典型案例。调查结果显示,不少地区的政务服务中心存在拒绝接收现金的现象。在移动互联网快速普及的今天,从医疗预约到在线购物,从水电缴费到银行理财,多数生活需求通过智能手机即可轻松处理。科技进步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巨变,却也将一部分老年人推向了数字鸿沟的边缘。拒收现金的做法,给很多老年人带来了不便。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仅有一半使用电子支付,另一半则尚未掌握这项技能。早前,一位老人在雨中前往缴纳医保费时,因服务中心拒收现金而陷入困境,被迫在联系家人或尝试手机支付中做出选择。这一画面通过网络传播,触动了公众的情感,引发了广泛同情。
电子支付因其便捷性而广受欢迎,政务服务中心采纳这一支付方式符合时代趋势。然而,我们应当注意到,仍有一部分老年人未能适应电子支付。完全取消现金支付选项,无疑给他们造成了困扰。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任何机构和个人均无权拒绝接受。国家税务总局早前发布的通知中,特别强调线下服务点需保留人工现金收付通道,确保现金交易顺畅。
科技进步的意义在于促进社会福祉,政务服务中心的技术革新本意是为了提升服务效率,更好地服务于民。推广新的支付手段无可厚非,但彻底排除现金支付,不仅是法律不允许的,也缺乏对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拒收现金导致老年人不得不寻找替代支付方案或他人协助,这无疑加大了他们办理事务的难度和成本,违背了服务应适老化的基本原则,也与政务服务的便民宗旨背道而驰。
面对人口老龄化,适应老年人需求的数字化转型成为迫切任务。国家已着手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智能技术障碍,包括推动出行、医疗、消费等多个关键领域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尽管成效初显,但仍有许多老年人因各种原因难以融入数字生活,消除“数字鸿沟”仍需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和努力。
简而言之,科技进步不应成为忽视特定群体需求的理由。特别是在政务服务领域,更应全面考虑不同年龄段的服务对象,确保包括现金在内的多种支付方式并存,确保每位市民都能便捷地获取服务,不让任何人在这场数字变革中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