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怎么成了“尔滨”?
从1月11日开始,《黑龙江日报》刊发《“‘尔滨’是如何炼成的”系列报道》,首篇《哈尔滨是怎么变成“尔滨”的》,就回答了上述问题。
文章介绍:现在,百度百科上已经有了“尔滨”一词,解释为:网络流行语,是对哈尔滨的亲昵称呼。一声“尔滨”,可亲可爱,如同冬天里的一把火,拉高了冰城的温度。一声“尔滨”,朴实厚道,表达了网友对这座城市的深厚情谊和“家”的归属感。
业内人士表示,说不清哈尔滨爆火的具体时间,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哈尔滨“出圈”绝非偶然,正如当下冰雪旅游成“顶流”,冰天雪地正加速变为“金山银山”一样,显见和必然。旅游研究学者说,哈尔滨厚积薄发,为这波爆火做足了准备。“我姓哈,喝阿哈,五湖四海谁都夸……”去年9月,哈尔滨文旅部门就策划推出颇具“网感”的宣传片,“欢迎来北境”“霍格沃茨哈尔滨分茨”等符合年轻人喜好的短视频密集发布,为冬季旅游积累人气。
2023年12月27日,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前的游客。视觉中国资料图
“尔滨”凭啥这么火?上述《黑龙江日报》的文章总结了三个方面原因:
首先,国家对东北冰雪经济发展的政策引导与支持,是最大的底气。再说资源禀赋与城市核心竞争力。黑龙江有“冰雪之冠”美誉,冰雪资源、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服务在区位、市场、品牌等方面优势突出。哈尔滨号称“冰城”,不仅有千里冰封的风土人情,而且有百年积淀的人文底蕴,东西方文化交融,充满国际大都市风采,欧式建筑、音乐文化和俄罗斯风情魅力独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