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多地监管部门对网约车平台进行了密集约谈。值得注意的是,多地监管部门的约谈内容主要集中在定价问题、合规问题等方面。相关专家对此表示,“一口价”争议背后,问题的根源在于网约车市场的供需失衡,“一口价”定价机制还需寻求更优解。
争议中的“一口价”
周末晚8点,网约车司机老张的接单系统里弹出了从市区去往高铁站的“一口价”订单,看了一眼目的地后,他犹豫片刻,还是抢下了这一单。
老张在等,9点之后高铁站或许会有大单,“我们一般不愿意接这种单,也不想开启接单提醒。”老张有些无奈,网约车系统会给乘客先推送最便宜的车型,相应地,司机端也会接到更多的“一口价”订单。
所谓“一口价”订单,即乘客选择目的地后,网约车平台给出一个固定价格,不管路程是否发生改变、路况是否拥堵,乘客最终的支付车费始终不变。
“一口价一般都是十多块钱的单子,除去成本和平台抽成,几乎就是白跑。”老张抱怨,网约车司机的收入一般由订单车费、附加费和奖励构成。在基础的订单费用之外,附加的奖励也曾经是司机的重要收入来源。“以前金牌司机还能拿到不少奖励,但现在也没这个说法了。”
老张成为网约车司机已近10年的时间。长时间里,他已经摸索出了相对高效的接单规律:如何避开车辆拥堵、哪个地点接单率高、什么订单类型收入高……运气好的时候,老张一个月的流水大概能有1万到1.5万元,但除去成本,自己的净收入不足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