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月球“土特产”首次公开亮相
习近平总书记22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
其间,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首次公开亮相。
月球“土特产”到底长啥样?
展览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一方形似中国尊的容器储存的月球样品。
月球土特产首次公开亮相
这是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的“土特产”。
嫦娥五号一共带回1731克月球样品,主要为月壤,即覆盖在月球表面的“土壤”,包含微细的矿物颗粒、岩石碎屑和玻璃质微粒等。
月壤颗粒质地微细,主要由氧(O)、硅(Si)、铝(Al)、铁(Fe)、镁(Mg)、钙(Ca)、钠(Na)、钾(K)、钛(Ti)等元素构成,不含任何有机养分,而且非常干燥。
要深入认识月球,除了遥感手段外,最重要的就是拿到月球样品,开展精细分析。
根据国家航天局制定的《月球样品管理办法》,月球样品分为永久存储、备份永久存储、研究和公益4种基础用途。
月球土特产首次公开亮相
嫦娥五号采集回来的月球样品,目前储存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月球样品实验室里,科学家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研究。
为避免月壤受到氧气和水分的侵蚀,实验室出入有严格的清洁程序,并用氮气填充月壤的存储环境。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探月工程三期副总设计师李春来介绍,这个实验室主要负责月球样品的处理、存储和分析研究,包括月球样品的基本物理特性、化学成分、矿物组分,尤其是一些消耗性的、需要大样本量的实验和分析工作,取得的数据将对外开放共享。
目前,已完成了部分样品的分类、样品分样、部分物性测量和矿物化学分析等。
月球土特产首次公开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