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重组仍是监管重点
规范运营需防“一问了之”
上周沪深交易所共发出23封监管函件,深交所11封,上交所12封,环比有所增加。其中半年报事后问询函数量下降至3封,并购重组问询函共11封。另外,除了对重组标的业绩情况、关联关系、承诺履约的问询以外,深交所还关注到了ST生化重组“闪电”更换标的的情况。根据ST生化8月16日晚间发布的公告显示,重组标的已由山西康宝改为内蒙古维克生,后者主营动物血清产品。公告显示,ST生化与原交易方始终未能就核心条款达成一致,决定终止与山西康宝相关的重组事项。经公司慎重考虑,决定将重组标的更换为内蒙古维克生,同时公司股票继续停牌。
随着监管趋严,不少上市公司回复重组问询函后再次被问询。问询是监管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有的企业认真回答、认真整改,最终获得了监管部门的认可;有的虚与委蛇,动的嘴上功夫,经营上一切照旧,难以获得监管层的认可,更不被市场接受,这也是一种结局。在这场博弈中,作为上市公司一方,经营千头万绪,难免出错,难免有不合规之处,但那前提是认真诚实的态度,以及对法律红线的敬畏。那种故意为之、知法犯法、见利忘义的行为,必然遭到法律法规严惩,对问询的坦诚老实,是“知错必改”的第一步。作为监管一方,问询和问询后的跟踪,不可懈怠。需知,许多上市公司重大违规违法问题的发现,是从问询开始的。因此,监管层对于问询,不能“一问了之”,更要注重科学严密的监管。
汾酒集团大力推进混改
业绩优秀更需加快改革
山西省国资委日前印发国企国资改革“21项重点工作”,2017年将选择包括汾酒集团在内的两户企业推进混改。作为山西省国企改革的重点标的,山西汾酒上半年业绩飘红,预告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0%-70%。分析人士指出,2017年是汾酒集团酒类三年“责任状”元年,目标分解下放,经营自主权、薪酬管理及绩效考核等权力下放,将带动公司业绩释放。改革措施方面,文件指出,以汾酒集团为开端,新一轮国企国资改革将充分发挥考核导向和倒逼机制,全面推行省属企业经营班子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一企一策”制定经营业绩目标责任书。“21项重点任务”显示,山西省国资委今年将选择汾酒集团、建工集团,以分层分类、多种模式在子企业大力推进混改,选择5-10户上市类、科技类子企业试行员工持股。
和一些企业“被逼无奈”选择混合所有制改革不同,汾酒集团其实是在效益很好的状况下主动所为的。山西汾酒上半年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17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5893亿元,同比增长50%-70%。这是相当好的业绩。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汾酒是典型的国有企业,体制的不灵活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多障碍,自2014年以来,公司就一直在子公司或者销售公司进行混改试验。上半年以来,国改进程有序推进,外部环境改善和内部改革推进有利于公司未来发展。作为老牌的名酒,汾酒“资历”和名声不在茅台之下,不过,这些年的发展使汾酒和一些名企逐渐拉开了距离。而体制上的障碍,可能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但也不会是唯一原因。因为体制差不多的酒类企业,既有一飞冲天的,也有江河日下的。
联通混改公告发了又撤
监管层个案处理避乌龙
中国证监会官方网站近日发布消息称,中国联通混改涉及的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作为个案处理,适用2017年2月17日证监会再融资制度修订前的规则。这无疑打消了业内猜测在再融资新政下,中国联通混改涉及非公开发行的发行定价、定增发行量可能存在问题的疑虑。17日凌晨,联通A股发布公告称,“因技术原因,公司已申请继续停牌。公司将在三个交易日内披露非公开发行预案和其他相关文件并复牌。”公告所称“技术原因”引发各种猜测。其中部分观点认为,这可能因为中国联通混改涉及的定向发行方案,存在与现行规则相悖的情况。
有市场人士猜测,根据中国联通先公布又撤回的混改方案,其中涉及的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可能存在两个瑕疵。一是发行定价,根据16日晚联通集团网站披露的信息,包含了定向增发的单价为6.83元/股,而今年2月出台的证监会再融资新规明确,定价基准日须为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期的首日(联通A股停牌前的股价为7.47元)。二是定增发行量,按定增新规,“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得超过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20%”,而联通16日披露的方案中,计划定增的A股数量已达到A股总股本的42.63%。证监会称,中国联通已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指导下制定了混改方案。中国证监会经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依法依规履行相应法定程序后,对中国联通混改涉及的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作为个案处理,适用2017年2月17日证监会再融资制度修订前的规则。但先公布,又撤回,最后监管层弥补,让监管层多少有点尴尬,而对于一个明显违反证监会新规的混改方案,也不知道事前有关各方是如何进行沟通的。大央企的混改事关经济全局,容不得半点差池,但愿此类乌龙不再有。
千家公司中报七成预喜
大央企被看好市场变风
本周,中报披露工作进入最高潮,部分大盘蓝筹公司上半年业绩将揭晓。数据统计发现,本周将有1184家公司披露中报业绩,包括中国石油、中国人寿、交通银行、中国神华、中国建筑等在内的23家最新总市值在1000亿元以上的大盘蓝筹公司也位列其中。数据显示,在上述1184家公司中,已有801家公司披露了中报业绩预告,其中,242家公司业绩预增,85家公司业绩续盈,36家公司业绩扭亏,203家公司业绩略增,业绩预喜公司家数达566家,占比70.66%。具体来看,在上述566家业绩预喜公司中,预计业绩增幅超过100%的公司有138家,而同力水泥等17家公司预计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最大增幅均超过10倍。
预喜的大约占七成,这似乎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固定收益”,似乎也看不到什么亮点。倒是在上述本周将披露中报业绩的1184家公司中,有424家公司最近1个月内获机构给予“买入”或“增持”等看好评级,显示了资本市场对这些企业的乐观情绪。像招商蛇口、中国建筑、长城汽车、万科A、宝钢股份、海螺水泥、中国石油、中国人寿、中国神华、中国中车等13家总市值在1000亿元以上的公司,最近1个月内均获得4家或4家以上机构看好。或许,中国资本市场正向蓝筹股真正成为市值“稳定器”的方向发展,也说明“传统产业”并非没有光明前景,它们通过产业优化、技术升级等措施,重新获得市场,重新赢得投资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