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法国总理勒科尔尼向总统马克龙递交辞呈,马克龙接受了这一辞职。勒科尔尼的执政生涯仅持续了27天,创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新纪录。就在辞职前一天,勒科尔尼刚刚完成了新内阁的组建,任命了包括国防部长和经济部长在内的关键职位。然而,这份新内阁名单在短短24小时内便成了无人问津的政治废纸。
这场“昨日组阁、今日辞职”的戏码暴露了法国政坛的混乱与马克龙的执政困境。勒科尔尼接任时,马克龙要求他为决策奠定必要共识,并通过2026年财政预算。勒科尔尼试图保留大部分老班底以求稳定,但新内阁名单公布后,争议迅速爆发。最引人瞩目的是前经济部长布鲁诺·勒梅尔被任命为国防部长。勒梅尔在马克龙任内担任财长达七年,期间法国财政赤字大幅攀升,公共债务占GDP比例高达113%,位列欧盟第三。反对党批评这一任命是“换汤不换药”,极右翼“国民联盟”主席巴尔德拉警告称:“要么变革,要么面对不信任投票”。
内阁其他职位也几乎原封不动:教育部长、海外部长、司法部长等均获留任。左翼社会党威胁称,除非暂停马克龙的养老金改革,否则将否决新政府。就连执政联盟内部的中右翼政党“共和党”也抱怨内阁未能体现变革承诺。表面上看,勒科尔尼的离职源于内阁名单引发的争议,但深层次来看,这是马克龙政治模式的结构性崩溃。马克龙执政联盟在国民议会失去绝对多数已满两年,政府每次施政都如同在雷区中穿行。一位爱丽舍宫前顾问透露,这完全是一场即兴表演,总统已经失去了方向感。马克龙的第二任期沦为无休止的政治救火。
从养老金改革引发的街头怒火到移民法案导致的议会哗变,再到如今总理职位的频繁更换,爱丽舍宫的控制力正迅速消逝。勒科尔尼在任期间唯一的“政绩”是证明了马克龙团队已无法驾驭这个深陷分裂的国家。法国当前的政治僵局根源在于2022年议会选举结果,国民议会形成左翼、中间派、极右翼三足鼎立格局,政府难以推动任何重大政策。去年12月,总理巴尼耶试图动用宪法机制强行通过预算案,遭左翼和极右翼联手弹劾下台。一年之内,四位总理相继上任又下台,每回都是预算难产、国会不信任、总理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