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是中秋节,国家航天局和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发布了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国科学家首次基于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月壤)的研究发现,月球背面的月幔比月球正面更“冷”。
这一发现深化了人类对月球“二分性”现象的认识,为月球正面与背面的月幔温度差异提供了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等科学依据,为月球演化和“二分性”特征研究提供了关键科学数据。
该研究成果由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大学和山东大学共同合作完成,并已刊发于《自然·地球科学》。
科研团队通过对月壤玄武岩样品中典型单斜辉石、斜长石等矿物的成分分析,运用三种不同的温压计计算玄武岩形成的温度与压力。为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团队还通过岩石学模型模拟了嫦娥六号玄武岩结晶过程。四种独立方法得出一致结果:嫦娥六号玄武岩样品的结晶温度约为1100℃,比来自月球正面的嫦娥五号等样品低约100℃。
研究团队还通过玄武岩全岩成分重建原始岩浆化学组成,计算月幔潜能温度,发现月球背面月幔潜能温度(约1400℃)低于月球正面(约1500℃)。选取月球正面和背面的月海玄武岩区域,通过卫星遥感数据获取的表面岩石化学成分计算表明,月球背面月幔潜能温度低于正面约70℃,与样品分析结论相近,进一步增强了研究成果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