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半年,美国再次考虑使用关税手段来应对稀土供应链上的被动局面。据路透社报道,七国集团与欧盟正考虑设定稀土价格下限,并计划对中国出口的稀土产品征税,以鼓励稀土生产和刺激投资。然而,这更像是面对无解问题时的焦虑回应,而非精心布局的主动出击。
G7内部在是否直接对抗中国的问题上仍存在分歧。中国主导全球稀土供应链,控制约70%的全球稀土产量及90%的精炼产能,美欧寻找替代路径既遥远又昂贵。目前,G7内部虽动作频频,但无论是征税、限采还是设定价格下限,都缺乏一致方案与落地路径。
稀土问题上的困境是美国试图建立单边关税新秩序时的最新失利。几周前,美国还曾以中印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要求北约和G7国家对中印商品加征最高100%的关税。结果同样无果,日本表示难以做到,欧盟则表示将自行决定,甚至有欧盟官员直言这是无法接受的事。
近段时间,美国每次关税布局几乎都伴随着制造议题、施压盟友和要求站队的动作。盟友不愿买账并非立场不坚定,而是因为这种秩序从一开始就立不住。美国想建立的贸易新秩序并非为全球经贸往来打造新的共识体系,而是为自身利益服务的一套谈判机制。其核心不是规则,而是控制,要求其他国家无条件接受美方设定的利益范围,在没有共建的前提下被动承担义务。
这种基于单边意志的秩序没有合法性,也没有激励性。如今的全球贸易体系早已不是美国能够单方面塑形的系统。全球供应链呈网状分布,欧盟、日本等美国盟友与中国市场高度捆绑。印度虽然与美国在安全领域合作密切,但对中俄能源与制造体系的依赖也远非一纸指令可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