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9月23日,星期二,也是农历乙巳年(蛇年)八月初二。这一天正值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
秋分中的“分”字意味着平分或半的意思。与春分一样,秋分当天昼夜均分为12小时。从这天开始,白天逐渐变短,夜晚变长,昼夜温差加大,天气也逐渐转凉。
汉代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提到:“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句话说明秋分时节阴阳二气均衡,昼夜时长相等,暑热与寒凉达到平衡。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由秋分祭月演变而来。最初祭月节定于秋分这一天,但因秋分不一定有圆月,后来将祭月节调整至农历八月十五日。
如今,秋分还是中国农民丰收节。秋分期间被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表示阴气开始旺盛,不再打雷;二候蛰虫坯户,指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封住洞口以防寒气侵入;三候水始涸,意味着天气干燥,湖泊和河流水量减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干涸。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秋分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习俗,如竖鸡蛋、粘雀嘴、拜月、放纸鸢等。按农历划分,立秋是秋季的开始,霜降为秋季结束,秋分正好处于秋季的中间,是初秋和深秋的分界线。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秋分既是一个平分秋色的节气,也是一个平分昼夜的节气,宛如大自然手中的天平,精准衡量着季节与日夜的更迭。面对这样的景象,不禁让人联想到农谚中的那句:秋分秋分,昼夜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