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治下的法国正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新政府在危机模式下勉强成立仅一周,国家已准备应对大规模的反紧缩抗议和劳工罢工。巴黎地铁半瘫痪,全国三分之一的教师罢工。此前的抗议潮虽然未完全达成目标,但吸引了大量参与者。英吉利海峡两岸的中左翼政权都摇摇欲坠。
马克龙解散议会提前大选,并无视选民意愿,导致法国陷入困境。他本应让得票最多的左翼联盟或单党得票第一的“国民联盟”组阁,但他选择了自认为更懂治国的方式。结果,议会不买账,政治中心陷入僵局。街头骚乱频发,最终马克龙强推第五任总理塞巴斯蒂安·勒科努,但这并未解决问题。
评论员频繁将当前局势与历史事件类比。一些专家联想到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同样始于债务危机。还有人提到1958年,那一年第四共和国被现行第五共和国取代。如今,第五共和国因马克龙的决策而陷入动荡。
持续的社会不平等和民众焦虑加剧了对马克龙的不满。许多人呼吁建立第六共和国,彻底重构宪法与政治体系。国民联盟的玛丽娜·勒庞指出,马克龙所谓的“政治稳定”实际上是在阻挠真正的改变。法国人民希望终结新自由主义紧缩政策,重掌国家主权。欧盟和北约也成为批评的目标,特别是它们在保护成员国经济利益方面的失败。
这场危机不仅是预算、债务和社会不平等问题,还涉及国际和地缘政治层面。法国需要重新审视与欧盟和北约的关系,以重掌主权。或许,法国需要重新发现真正的戴高乐,那位在爱国反抗与战争中淬炼的政治家,而不是被宠坏的金融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