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在A股市场掀起了一波资本狂欢,尽管这项技术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但已被炒作成“锂电池终极形态”的神话。9月5日早间交易时段,A股市场反弹,创业板领涨,涨幅最高达到3%。固态电池板块热度攀升,整体涨幅一度超过7%,多只个股大幅上涨。例如,先导智能股价一度涨停,宁德时代涨幅也突破4%。
然而,市场热度已催生出显著的估值泡沫。相关企业当前平均85倍PE、12倍PS的估值水平,相较于传统锂电池30倍PE、3倍PS的合理区间,溢价幅度已近3倍。这种高估值透支了未来数年的技术突破预期和盈利增长空间,背后的风险不容忽视。
与固态电池概念炒作形成对比的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OFC通过实打实的效率突破、清晰的技术路径和落地的商业化项目,开辟了全新赛道,并为能源革命打开新突破口。知名投资人方建华指出,固态电池领域尤其是全固态电池面临“固-固界面”理论尚未突破的问题,材料体系、制造工艺创新和产业化进展等方面存在诸多瓶颈。而SOFC则是一种发电装置,在600-1000℃高温环境下稳定运行,单体发电效率近60%,热电联供效率超85%,远高于磷酸铁锂储能系统。
国内SOFC产业正站在“产业化临界点”,多家核心上市公司和科技创新企业正在有序布局。壹石通作为国内唯一实现SOFC全产业链自主的企业,其第一个SOFC示范工程将在2025年底建成,运行稳定性及能量转换效率均追平国际水平。SOFC具有多燃料适应性,氢气、天然气、沼气皆能成为动力源,这种灵活性是固态电池无法比拟的。
SOFC从技术到商业化的每一步都踩在实处,电解质支撑、阳极支撑、金属支撑三条路径清晰明确。壹石通的良品率接近80%,远超同行水平。然而,由于缺乏“爆发性故事”,SOFC相关企业的估值长期处于合理区间,这暴露了资本对技术价值的认知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