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月起关于“存款利息要缴纳20%个税”的谣言开始流传,这背后有多重因素的影响。个税APP功能调整是其中一个原因。在个税年度汇算申报界面新增了“利息、股息、红利”等收入类型的明细展示模块,目的是提供更全面的收支查询服务。然而,这一变化被误读为对存款利息征税的重启,从而引发了公众的认知偏差。
另一个原因是历史政策记忆造成的敏感性。我国曾有过存款利息税的历史:1999年以20%税率开征,2007年下调至5%,并在2008年10月9日全面暂停。这种政策变动让民众对此类话题格外关注,部分人因过往经历而误以为政策可能再次回归。
此外,自媒体为了追求流量和关注度,也加剧了信息失真。一些网络账号伪造虚假官方文件如《关于优化个人存款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未经官方核实便在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这些不实信息借助算法推荐快速扩散,严重扰乱了金融信息秩序,误导了公众判断。
宏观经济讨论中的某些观点也被断章取义。疫情后经济复苏压力下,市场出现了通过重启利息税来调节财富分配、刺激消费的探讨。这些学术性和建议性的讨论被别有用心者曲解为即将实施的政策信号,进一步扩大了谣言的传播范围和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