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广西桂林一名男子向媒体反映,他在脚被钉子扎伤后前往诊所打破伤风针,但医生却给他注射了氯化钠。该男子表示,在打针时他注意到医生直接拿针注射,并未看到破伤风药物,于是提出质疑。诊所医生起初找理由辩解,直到相关部门到场后才承认没有破伤风疫苗,给患者注射的是氯化钠。诊所负责人确认了这一情况,解释称因诊所破伤风疫苗用完,出于私心给患者注射了氯化钠,并已向患者道歉,目前正接受相关部门调查。
个体行医关系到民生大计,以“氯化钠”代替“破伤风”无疑是一种违规诊疗行为,不仅损害医德,还触犯法律。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以患者为中心,加强人文关怀,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诊疗规范。医师法也明确规定,医师不得利用职务之便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对患者实施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由此可见,质量和安全是医疗行业的核心主题。
医疗从业者应恪守职业道德,强化规范执业的自觉性,确保百姓就医健康安全。若只顾追逐经济利益而忽视医疗实际情况,不仅可能导致错诊误诊,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可能传播其他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与正当权益。因此,让个体行医有序化、规范化,关乎群众身心健康及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整治肆意妄为的个体行医需要多方综合施策,执法部门应坚决打击类似违规违法行为,严抓医疗诊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全链条消除健康隐患,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高民生治理水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也应持续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坚持诚信医疗,杜绝小病大医、违规诊疗等行为,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