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中国外交部宣布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将于7月24日正式访华。这被视为中欧关系缓和、重启合作的信号。然而,就在这一消息发布后不久,欧盟突然宣布对多家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实施新一轮制裁。这种“刚答应握手、却又挥拳”的行为令人震惊,也给即将举行的中欧峰会蒙上了阴影。
这不是简单的外交插曲,而是牵动全球格局的较量。欧盟此举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刺入了本就复杂多变的中欧关系腹地。为何在决定访华之际,欧盟还要对中国银行下狠手?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算盘?面对如此不友好且极具挑衅意味的举动,中国又将如何应对?
时间回溯到7月中旬,冯德莱恩在布鲁塞尔高调推出横跨2028—2034年的欧盟长期预算草案,总金额高达2万亿欧元。这份预算不仅计划大幅增加欧盟的军事支出,还设立了近千亿欧元的对乌援助资金,声称用于乌克兰重建,实际上更多指向进一步武装乌克兰、对抗俄罗斯。然而,这份宏大计划在公布仅一天后就被德国政府果断否决。德国作为欧盟经济最强国,不愿承担过多财政负担。冯德莱恩的预算计划瞬间破产,她的政治信誉遭遇重创。此时,中国宣布欢迎其访华,给了她一个喘息的机会。
然而,欧洲人的傲慢与矛盾再次浮现。在中国外交部确认冯德莱恩访华的三天前,欧盟驻华大使托莱多竟提出要求中国在30日内放开稀土和磁铁出口,否则访华将被取消。面对这一挑衅,中方没有妥协,反而果断出招。中国对产自欧盟的白兰地加征反倾销税,并指出是欧方率先对中国产品设置壁垒,中国的举措完全是对等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