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于9日发布了2025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显示,一季度央行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央行通过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保持了流动性充裕。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充分满足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在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方面,央行健全了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框架,下调政策利率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带动存贷款利率下行。此外,央行还优化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利用资本市场支持工具,并落实各项存续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设新的政策工具,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为了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央行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好汇率对宏观经济、国际收支的调节功能,综合施策以保持预期平稳,在复杂形势下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央行还加强了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稳妥有序地处理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持续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
一季度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效果显著。金融总量平稳增长,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4%,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7.0%,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265.4万亿元。社会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3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比分别下降约50个和60个基点。信贷结构不断优化,3月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和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5.1%和12.2%,高于全部贷款增速。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3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与上年末基本持平。
当前外部冲击影响加大,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冲突持续存在,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稳固。但我国有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体系、丰富人才资源等诸多优势条件,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坚定发展信心,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