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在北京的一些古迹前,许多外国游客穿着清代格格的服装拍照。这种场景引发了路过民众的好奇,并在网络上走红。外国游客来到北京时,看到众多古迹,往往忍不住体验一番中国文化,因此“洋格格”出现在了北京街头。
这只是“五一”期间北京的一个缩影。根据北京市文化与旅游局的数据,5月1日至5日,北京接待入境游客10.4万人次,同比增长42.4%;入境旅游花费达到11.3亿元,同比增长48.0%。在这个假期,大量外国游客涌入北京。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千年古都,其充满中国味和历史感的地方吸引了众多外国游客。故宫、天坛、鸟巢等地标性景点在“五一”期间随处可见外国游客的身影。慕田峪长城接待的外籍游客更是达到了1.3万人,同比增长120%。
除了北京本身的吸引力外,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迎接外国游客。例如,首都国际机场及大兴国际机场配置了翻译机,满足小语种旅客的需求;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购票平台实现了中英文服务和护照购票;北京地铁设置了集票务、问询、货币兑换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便民服务综合体”。这些举措促成了北京“五一”入境游的爆发。
随着游客游玩的深入,“中国游”逐渐转变为“中国购”。游客不仅欣赏中国的美景,也开始认可中国制造的质量。比如秀水街大厦接待入境游客人次同比提升53%,销售额同比提升67%,“中国礼物”和“北京礼物”成为入境游消费的重点。
今年“五一”期间,中国入境游订单同比激增173%,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这一现象得益于中国持续扩大开放的努力。从扩大免签范围到便利签证办理手续,再到普及移动支付,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终于结出了硕果。
“外国游客挤满高铁”、“洋格格四处出没”等现象开始出现在普通民众的日常讨论中。这些令人忍俊不禁的景象让“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更加具体,也让人们对全球化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和体认。
虽然“五一”假期已经结束,但相信奔向中国、游玩北京的游客还会络绎不绝。悠远的文化、现代的城市和热情的民众,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往返这里的游客也将成为中国魅力的传播者,把一个开放、友善的中国形象传递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