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列宁曾说过:“有时候几十年里无事发生,有时候几周内发生了影响几十年的大事。”按这个标准衡量,在二次执政的头一百天里,特朗普政府给美国外交带来了相当于至少二十年的变革。
本届美国政府奉行“动作迅速、不破不立”的外交方针,但执行层面却显得混乱。美国对全球重大冲突的立场出现剧烈摇摆:迅速转向与俄罗斯谈判、推动加沙地带停火、时而威胁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时而提出重启伊核协议谈判。美国国际开发署突遭关闭,导致满载粮食援助的仓库无人接管,食品在其中腐烂。特朗普政府还推出了打破常规的移民政策举措,包括将移民拘留业务外包给萨尔瓦多政府。贸易政策也反复无常——总统像摆弄电灯开关般随意加征或暂缓关税,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持续动荡。
如何理解当前的混乱局面?显然,特朗普第二任期追求的是改变而非延续美国的外交政策惯性,尽管其变革的方向尚不明朗。在解释迄今为止的政策选择时,有四个分析模型值得考量。
第一个模型是朝现实政治回归。这是理解特朗普外交政策的第一个分析框架,或许也是最自洽的——即本届美国政府正冷酷地回归现实政治,将应对中国和西半球事务的重要性置于欧洲和中东地区之上。从这个视角看,特朗普政府与欧洲盟友的紧张关系可被视作一次尼克松式的战略调整:在经历过度扩张后,试图重新平衡美国的战略承诺。这种主张认为,特朗普政府并未放弃对一个“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领导权,而仅仅是承认了现行体系的虚伪,并公开表明美国的国家利益永远高于民主、人权等模糊的自由主义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