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跨越55年的坚守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热搜】_今日新闻_微材之窗网
推广 热搜: 广州  SEO  贷款  深圳    网站建设  医院  摩托车  机器人  用户体验 

电子科技跨越55年的坚守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热搜】

   日期:2025-04-28 00:31:46     来源:互联网    作者:微材之窗网    浏览:2    
核心提示:“5、4、3、2、1,点火!”1970年4月24日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一号火箭搭载着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开启了中国航天的新纪元

“5、4、3、2、1,点火!”1970年4月24日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一号火箭搭载着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开启了中国航天的新纪元。2025年4月24日,同样在酒泉卫星发射场,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的托举下顺利升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成就背后,离不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支持。测控系统经历了从“抓得住”到“护得牢”的升级。如今,覆盖陆海空的十余套测控设备确保了神舟二十号飞船发射全程的测控覆盖率。从上世纪60年代的第一代外测系统到现在的第五代外测系统,中国电科27所和新防务公司研发的系统设备具备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保障每一次任务的安全可靠执行。

卫星通信系统也实现了从“听得到”到“天地通”的跃升。从“东方红一号”在太空唱响东方红,到神舟二十号实现天地顺畅通话,卫星通信系统搭建了更为宽广顺畅的星河之桥。由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研制的天地通监控中心如同洞察寰宇的“最强大脑”,将不同链路、不同格式的空间站图像话音数据汇集,进行记录、编解码、转发、选优输出,完成系统设备的监控,实现实时可靠的传输。

计算机系统经历了从“测得出”到“灵活测”的扩容。1970年的108乙机为“东方红一号”提供了准确的轨道参数和测控数据支持。如今,神舟二十号任务中使用的测控中心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硬件设施负责实时数据处理和网络传输,软件系统则通过三维综合立体显示技术实时监控航天器状态,为指挥人员提供精准辅助信息。

应答机也经历了从“听得清”到“听得准”的重塑。从“东方红一号”上的第一台星载应答机到神舟二十号使用的第四代外测系统箭上应答机,体积减小了50%,调试工作量减少了80%。这一进步得益于技术人员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了从“模拟”到“数字”的飞跃。

关键元器件也从“打补丁”发展到了“超性能”。环行器和隔离器作为通信设备中的核心元器件,从“东方红一号”时期的初步应用,到如今神舟二十号发射任务中配套的环行器和隔离器,实现了体积缩小三倍以上、性能提升约30%的技术突破。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网友自行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 微材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微材之窗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对以上内容有权利主张(包括但不限于侵犯著作权、商业信誉等),请与我们联系并出示相关证据,我们将按国家相关法规即时移除。

本文地址:http://news.gzbj58.com/319319.html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付款方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粤ICP备11090451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微材之窗网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友情提示:买产品需谨慎
网站资讯与建议:wfzcw@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