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所谓“对等关税”引发了全球贸易秩序的混乱。有人将这场关税大战比喻为“眨眼游戏”,谁先熬不住,谁就是输家。4月17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了一项与放松海鲜行业监管有关的行政命令后,接受了媒体采访。当被问及与中国的谈判时,他表示相信会与中国达成协议,并预计在未来三到四周内完成谈判。他强调即便达不成协议,美国也会设定目标并实施相关措施。
面对美国施加的关税,中国多次明确表态:愿意谈就敞开大门,要打则奉陪到底。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还提到,中方已经多次联系,并称中美之间的接触非常频繁。如果未能达成协议,他认为情况也会好起来,美国可以设定限制、加征关税,并制定规则。他指出,虽然中国可以选择不购买美国商品,但美国消费者的需求是其他国家无法替代的。
特朗普发表这些言论的同时,有媒体报道称他不愿在贸易战中首先与中国接触。2月初,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并持续威胁使用“关税大棒”。然而,近期他的态度有所变化。4月17日,他在白宫表示不想继续提高对中国的关税,因为这可能会使两国之间的贸易陷入停滞。他还暗示可能愿意降低关税,以避免影响商品购买。
尽管中方已表态不再理会美方的关税数字游戏,但一些迹象表明,一系列非关税限制措施正成为对美反制选项。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中方后续的非关税政策工具仍然强劲有力。法国外贸银行的大中华区资深经济学家徐建伟表示,只有当一个国家遭受了足够多的自我伤害时,才可能考虑软化立场,真正回到谈判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