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季,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超过15万亿元,新增贷款9.78万亿元,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4%。一季度主要金融数据表明,多项指标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不仅反映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稳固支持,也显示出实体经济需求持续回暖。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通过观察资金流向可以感知经济发展的活力。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增加会带来贷款需求的增长,信贷数据是反映实体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
从一季度经济和金融数据来看,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回暖是贷款增加的重要支撑因素。在9.78万亿元的新增贷款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占大头,增加了8.6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5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58万亿元。随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生产供给较快增长。3月份制造业和服务业生产经营景气程度都有提升,制造业PMI达50.5%,连续两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同时,重大项目建设也在加速落地,百亿级以上的大项目增多。这些积极因素反映到信贷市场,体现为有效融资需求的回暖,特别是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64万亿元,同比多增5470亿元。一家全国性银行统计数据显示,该行西部地区重点项目开工建设进度明显加快,贷款需求相应走高,年初以来累计向当地重点项目发放的贷款同比增长67%。
一季度居民产生的贷款增加1.04万亿元,其中与房地产按揭贷款相关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8832亿元,显示个人住房贷款较快增长。市场机构数据显示,3月不少城市新房和二手房成交活跃度都明显提升,30个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积整体同比增长20%以上,成交回暖带动个人住房贷款投放增多。一家大型商业银行东部地区分行的数据显示,3月该行个人住房贷款发放量较上年同期大致翻了一番,以前居民提前还款的情况在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后也有较大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