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凌晨,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了一则消息:白宫将对华关税提升至104%。中国财政部随即宣布自4月10日起对美商品加征84%的关税。特朗普随后在北京时间4月10日凌晨宣布将对华关税提高到125%,同时暂停对其他75个国家的额外关税,有效期90天。
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并未平息。特朗普进一步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税率至145%,中国也迅速回击,从4月12日起将对原产于美国的商品加征关税由84%提高到125%。这一系列举措被媒体形容为自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战的“核弹级升级”,引发国际观察家对全球化前景的担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中美贸易额在2024年已占全球总量的23%。严苛的关税可能对全球供应链造成冲击。
与此同时,中国在能源进口、海外保障基地建设和反导技术测试方面也出现了新动向。从2025年初起,中国连续60天未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LNG),并在2月份和4月份分别加征了15%和34%的关税,使整体税率升至54%。这被视为中美能源脱钩的信号。2024年中国LNG进口的主要来源是澳大利亚、卡塔尔和俄罗斯,占总进口量的68%以上。中国还在加强与俄罗斯的东线天然气管道合作,并计划提升国内天然气自给率。这些措施被解读为“自主可控”与“风险对冲”。
在地缘政治方面,2025年4月5日,中柬云壤港联合保障基地正式启用,引发了广泛关注。该基地距离马六甲海峡东口约1000公里,能够容纳航母和大型驱逐舰进行补给与维护。此举被认为是中国在印度洋和红海航道上建立更广泛后勤网络的一部分。尽管官方强调基地主要用于反恐、人道救援等任务,但外界仍对其战略意义持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