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宣布,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专家团队历时三年研究,自主研发了全球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儿童专用磁悬浮“人工心脏”。这项技术填补了全球儿童磁悬浮“人工心脏”的空白,为儿童终末期心脏治疗提供了“中国方案”。
儿童心力衰竭外科治疗一直是全球医学领域的一大难题。据统计,中国每年约有4万名心衰患儿住院,其中7%至10%亟需心脏移植,但全国每年儿童心脏移植手术不足百例。许多无法等到合适供心的患儿需要通过“人工心脏”暂时承担心脏泵血功能,但由于现有设备多针对成人设计,低于30斤的小患儿因体重低胸腔狭小等解剖结构限制,长期面临“无泵可用”的困境。
董念国教授决心为这些患儿研发出专属的“人工心”。他认为,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他们需要真正属于自己的“人工心”。作为国内儿童心脏移植领域的领跑者,协和医院已累计完成221例儿童心脏移植手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2021年,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启动了全球首个针对低龄、低体重患儿的磁悬浮心室辅助装置研发项目,该项目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支持,并联动国内外19家顶尖医疗机构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
团队反复研讨、推敲设计细节,从泵头尺寸到导线规格逐项优化。依托此前全球最小植入式磁悬浮泵的研发经验,团队历经多轮理论推演与实验验证,迭代至第三代磁悬浮技术。最终,基于儿童解剖特征实现微型化重构,将装置重量压缩至45克,泵体直径缩减至2.9厘米,成功研发出全球首个儿童版的磁悬浮“人工心脏”。该装置能耗降低,电池续航能力更长;稳定性更强,能满足患者急转运的安全需求;转速调控更精准,可根据患儿的实时循环支持需求调节,避免过度泵血导致的功能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