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中柬云壤联合保障中心在东南亚地图上悄然启用,这座毗邻泰国湾的战略支点立即引发全球瞩目。有人关注港口能否停靠航母,有人推演马六甲海峡控制权,甚至有人制作了“中国海外军事基地分布图”。但在这背后,一个根本性问题浮现: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海洋力量?
翻开南海风云录,云壤港的定位始终耐人寻味。当美军在菲律宾新增军事基地引发地区紧张时,中国选择在柬埔寨打造新型保障中心。这种差异在于前者强调武力威慑,后者专注后勤协同。数据显示,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十年间累计巡航120万海里,保护商船超7000艘次,实战经验远比海外基地更具战略价值。正如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所言:“我们的蓝水海军不是去当世界警察,而是要做和平发展的护航者。”
深究云壤港的战略密码,三大核心命题浮出水面。面对台海与南海的复杂态势,中国海军主战舰艇数量已突破400艘,055型万吨大驱与山东舰形成的打击集群正在改写西太平洋的力量平衡。在亚丁湾护航行动中,中国海军开创的“分区护航”“全程保障”模式为38个国家商船提供安全护盾,这种新型安全合作理念显然与传统军事存在形成鲜明对比。
美军当年仓促撤离云壤港时留下的基础设施,如今成为中国与东盟深化合作的基石。这种角色转换背后,是中国对国际责任的全新诠释。当法国“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因港口纠纷被迫绕行好望角时,中国工程师正在湄公河畔架设全天候补给系统。这种差异化竞争策略恰似围棋高手在棋盘边缘落子,看似轻巧却暗藏战略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