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2025年第一个超级马拉松周末开启,武汉、无锡、重庆、南通等地近20场马拉松比赛鸣笛,超过30万跑友同时开跑,马拉松的热度迅速升温。
在无锡马拉松赛场上,张杨一路鼓励自己的“老板”跑完了赛程。作为一名职业“私兔”,他还要递补给、拍视频等,这场陪跑的收入是6000元。实际上,张杨3月内每个周末的“私兔”服务都已被预订。社交平台上,为了达到比赛目标找“私兔”服务的跑友和服务者大有人在,明码标价也不新鲜。
然而,张杨这样的“私兔”行为在一些“官兔”(官方配速员)眼里,是跑步精神和商业化之间的冲突。“兔子”本应拥有专业能力,但如果“私兔”变“流氓兔”跑进赛道扰乱秩序,马拉松也会因此“变了味儿”。北京马拉松协会会长赵福明认为,“兔子”是马拉松里的“官方时刻表”,加大投入、长期性地做好“兔子”队伍建设,成为提升赛事质量的重要一环。
在各个城市的马拉松比赛中,通常会有一群着装统一,或戴着兔子耳朵、气球,或背着一面刀旗的跑者,他们的旗帜上会清楚地写上完赛时间,这群人被俗称为“兔子”。“官兔”作为赛事组委会统一遴选的配速员,由有一定经验的运动员担任,赛场上帮助参赛选手们保持节奏,提升比赛完成度。但如今,不少跑友也有了私人定制需求,于是,跑步10年的张杨成为了一名职业“私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