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由“甩手绢”引发的革命:90后企业家、七旬跑者和“天工”的奇幻故事
2025年春晚舞台上,一群穿花棉袄的机器人扭秧歌、转手绢,引发全网热议。仅仅两周后,北京凉水河畔,一位七旬老人竟与机器人组队备战马拉松。这两个看似无关的场景,却共同指向一场静默的技术革命——中国人形机器人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改写普通人的生活。
故事始于春晚的一幕。北京海淀区的退休教师老张被孙子拽到电视机前观看表演。屏幕里,宇树科技的Unitree H1机器人扭着秧歌,手绢在空中划出流畅弧线,宛如专业演员。老张看得入神,一个月后,他报名了4月北京亦庄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马拉松。组委会为老年组选手配备了陪跑机器人。当他第一次见到身高1.7米、能端水不洒的“天工”时,忍不住调侃:“你这铁疙瘩,能跑过我?”
老张的故事背后,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迅速发展。Unitree G1机器人已能在石块地面奔跑,甚至跳上30厘米台阶,其关节扭矩达120N·m,动态动作堪比人类运动员。“天工”机器人的跑步时速从6公里跃升至12公里,比普通人快走速度还快。成都“贡嘎一号”搭载多模态模型,能理解复杂指令,如拉开抽屉拿薯片再关上。科大讯飞机器人任务拆解成功率超95%,靠的是大模型对物理世界的认知突破。江苏雷利关节电机价格比日本同类低30%,宇树科技自研M107电机扭矩达360N·m,硬核技术让机器人成本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