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青岛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代市长任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2024年青岛市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6719.5亿元,增长5.7%,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2%,分别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和第三位;完成了节能减排降碳任务。
出口首次突破5000亿元。实施了两批88项稳增长政策举措,争取到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性资金超过1200亿元,较上年翻了一番。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减税降费退税达281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分别增长14.6%和17.6%。
实施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年行动,举办了1000余场消费促进活动。争取国家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超过20亿元,带动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分别增长52.6%和23%。海上游、邮轮游等消费新场景更加丰富,全年接待游客超过1.4亿人次。
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55.4亿元,达到年度计划的116%。29个“两重”项目全部开工。工业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5.2%和5.5%。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60.8%。新签约项目当年开工运营率达到82.5%。
进出口总额达到9076.7亿元,居副省级城市第五位,出口首次突破5000亿元,增长12%。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到1560亿元,增长18.6%。在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排名中升至第六位。
积极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8家、省重点实验室59家。“仲华”热物理试验装置二期主体完工。15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省的43%。
中车四方牵头研制的全球首列碳纤维地铁列车投入商运,时速400公里的新一代动车组样车成功下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硫化物固态电池、合成生物等技术成果加速转化落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93%。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净增730家和434家,总量达到8650家和9777家。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家。引育各类人才26.7万人,总量达到287万人。许振超被授予“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