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欧盟迎来建交5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半个世纪以来,中欧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不断深化合作,成为推动全球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当前中欧关系也面临诸多挑战,地缘政治因素和贸易摩擦等问题给双方合作带来不确定性。回顾中欧关系发展历程,剖析当下挑战,展望未来合作前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975年5月6日,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欧盟前身)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开启了中欧关系的新篇章。此后,双方合作不断拓展。1985年,中欧签署贸易和经济合作协定,在工业、农业、科技等多领域加强合作。1998年,中欧建立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进一步提升双方关系。2003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涵盖政治、经贸、人文等多领域,并建立了60余个磋商和对话机制。
经贸合作是中欧关系的重要基石。目前,中国和欧盟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2023年中欧双边贸易额达7400亿欧元(约合5.56万亿人民币),欧盟对华贸易逆差大幅缩减27%,贸易结构持续优化,高科技产品占贸易总额近三成。欧盟自华进口增幅最大的品类为机动车,进口额129亿欧元;欧盟对华出口最多的品类也是机动车,出口额194亿欧元。
近年来,中欧经贸合作面临挑战。地缘政治因素以及中欧间紧张的贸易局势,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在华欧企的经济成本,也给在欧中企带来挑战。欧盟近期依据《外国补贴调查》对中国企业发起调查,加剧了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风险。商务部认定,欧盟相关做法构成贸易投资壁垒。中欧电动汽车贸易争端也引发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