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呈祥送旧岁,银蛇献瑞迎新年。1月31日、2月1日(大年初三、初四),CCTV-1央视综合频道20:00档《2025年非遗晚会》(上、下两集)将与观众一起欢度新年。
2025年农历乙巳蛇年,也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第一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新春特别节目《2025年非遗晚会》在河北省雄安新区录制,全国近千名非遗传承人齐聚一堂,通过300余项精彩的代表性非遗项目,展现非遗的传承活力与无限魅力。
晋南威风锣鼓、彝族左脚舞、高山族拉手舞、秧歌(胶州秧歌)、灯舞(无为鱼灯)、狮舞(白纸坊太狮)等精彩项目在节目中呈现。古朴的冀中笙管乐吹出新时代的《星辰大海》,京剧演绎京味十足的《回马枪》,秦腔花脸吼出老秦的精气神。从浙江的“画中游”到七彩云南,傣族、彝族等各族人民共跳新春之舞;吉林《瑞雪迎春》扇子舞展现了冰雪特色与长白山风情;山西的威风锣鼓敲出了三晋年味;江西景德镇瓷乐器演奏结合AR技术展示极致的瓷艺美学;湖南的攸县打铁水、七江炭花舞热辣滚烫。还有重庆的川江号子、福建泉州提线木偶戏、湖北武当武术、内蒙古呼麦、天津快板、辽宁东北二人转等非遗技艺也纷纷亮相。
晚会在传承中创新发展,运用科技点亮舞台,展现非遗在新时代的时尚面貌。主舞台以画卷、卷轴为视觉标识,前区布置水系波光荡漾,AR视效让观众充分沉浸其中。AR技术不仅打造了青花瓷韵、北国雾凇、点墨成真等多种沉浸式舞台场景,还实现了超比例奇观化视觉效果和一秒变装。机器人、机器狗、机械臂、AI技术、CG技术等也酷炫登场,营造更为新奇的3D沉浸式非遗体验,如机械臂演绎皮影戏、熊猫机器人打太极、CG焕活苏绣场景等。晚会还借助灯光秀,用非遗照亮雄安多处地标,展示了新时代雄安人民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