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行动》自宣发阶段就强调自己是《红海行动》的正统续集,甚至在预告片中引用了前作片段。但实际上,两部电影在故事层面几乎没有联系,前作人物的存在感几乎为零。主创团队如此急于“攀亲”,可能不仅是为了蹭IP,更反映出他们对作品的信心不足。
海报突出了《蛟龙行动》的卖点:中国核潜艇首次亮相、IMAX特制拍摄以及《红海行动》的续集身份。从技术层面来看,《蛟龙行动》确实比《红海行动》更高更快更强。全片采用IMAX摄影机拍摄,画面效果震撼。然而,过多的运动镜头和视角切换让观众感到头晕目眩,导演的美学风格让人难以接受。
此外,《蛟龙行动》中的军事科普内容过于硬核,各种专有名词如跃变层、鱼类噪声、超导磁流体等令人应接不暇。这些专业术语虽然展示了现代军事科技的进步,但可能会缩小影片的受众范围。
然而,影片的主要问题并不在于技术细节。观众在影院里坐了两个半小时,却始终不清楚“蛟龙行动”到底是什么。相比之下,《红海行动》的目标清晰明确,展现了大国的责任感。而在《蛟龙行动》中,反派怀特将军的动机模糊不清,其计划也显得匪夷所思。这种设定缺乏合理性,使得整个故事显得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