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不收,就看冬月二十三:晴天预示干旱风险!寒潮结束后,气温显著回升,家乡的天气变得温暖起来。最低温度不再低于零度,最高温度也有所突破。今天阳光明媚,室外感觉如春天一般。然而,村里的老人常说:“最怕冬月二十三是晴天。”这里的“冬月”指的是农历十一月。人们常把最冷的三个月称为“寒冬腊月”,其中寒月是十月,冬月是十一月,腊月是十二月。这种民间说法生动地体现了自然界的规律和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敏锐洞察。
老人认为冬月二十三这天,无论是阴天、下雨还是下雪都没关系,唯独害怕晴天。背后的原因蕴含着古人农耕千年的经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观察天气变化以预测未来气候是一种常见做法,尤其在农村地区,这种习俗至今仍广为流传。由于古代人对气象的理解有限,他们只能依靠长时间的观察和经验积累来推测未来的天气。冬月二十三的天气被认为能够影响并预示整个冬季的气候变化,因此衍生出许多与之相关的俗谚。
例如,“冬月二十三见雪,大雪纷飞到年关”。如果冬月二十三降雪,接下来会有很多雪,一直持续到过年;而如果是晴天,则意味着冬季干燥,雪少雨少,甚至可能会干旱。今天家乡天气特别晴朗,老人们担心如果接下来天气持续暖和,对农作物来说可能是一个不利信号。
另一句俗语是“寒了冬月半,腊月雨雪多”。冬月二十三特别冷,那腊月可能会多雨雪,接下来的冬季将会异常寒冷。古人借此提醒自己做好应对冷冬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