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基础设施建设的“硬联通”犹如坚实的基石,支撑着经济的蓬勃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为我们铺就了一条通往繁荣昌盛的道路。
回首往昔,一个个基础设施建设的壮举令人赞叹不已。以澳门为例,1999年回归祖国时,安徽省赠送的《回归镜》上的跨海大桥图案预示了未来澳门与祖国紧密相连的美好愿景。如今这一愿景已成为现实。数十年间,澳门半岛与氹仔之间陆续开通了四座大桥。2005年通车的西湾大桥以其独特的上、下双层行车道设计和主孔跨度达180米的特点,成为当时世界双层混凝土桥梁跨度之最,并被印在50元澳门币上,成为澳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2024年10月1日,澳门首条双向八车道跨海大桥——澳门大桥正式通车。这座大桥的命名凝聚了5703位澳门市民的热情,从近14400多个建议名称中脱颖而出。“澳门大桥”不仅是一座连接两岸的交通枢纽,更是澳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的象征。
除了桥梁建设,能源与水资源的供应保障也是基础设施“硬联通”的重要体现。曾经缺电的澳门,如今有了南海油气田伸出的专供天然气管道,粤澳“南、北、中”三条输电通道接续架设,为澳门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1999年回归当年内地对澳供电量为1.95亿千瓦时,到2024年7月供电负荷突破百万千瓦,累计供电量超过730亿千瓦时。这些数字证明了内地与澳门的紧密联系。在水资源方面,珠江千里清流育濠江,远在广西、广东的水利枢纽、供水管道建设让珠海能够为澳门提供稳定的淡水供应,年供水量逾1亿立方米,日供水约30万吨,解决了澳门的用水问题。
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基础设施建设的“硬联通”成果更是数不胜数。港珠澳大桥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在伶仃洋上,东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将粤港澳三地紧密连接在一起,成为大湾区融合的超级“连接器”。它不仅缩短了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更促进了人员、物资、资金的高效流动,为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国外,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造铁路、公路、桥梁、港口、输变电线路等,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