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色列国防军在12月初宣布从四个方向强攻叙利亚以来,这场军事冲突已经超越了地区性战斗的范畴,成为中东格局重塑的重要因素。以色列凭借其先进的军事力量和出奇制胜的战略布局,几乎无障碍地突破了叙利亚的防线,迅速占领多个战略要地。
这一行动不仅给叙利亚政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让原本应支持叙利亚的阿拉伯国家陷入了沉默。整个中东局势因此变得更加错综复杂,未来走向充满不确定性。以色列军队出动了大量装甲车、重型战车、全地形车等先进装备,坦克大军压倒了叙利亚军队的防线,提供了强有力的火力支持。“梅卡瓦”坦克以其强大的装甲和精准打击能力迅速摧毁了叙利亚的防御工事。同时,“雌虎”重型步兵战车和D9装甲推土机也紧随其后,继续清除障碍,推进战线向纵深发展。
叙利亚反对派在这次攻势中表现得非常被动。许多地方的战斗几乎没有持续几个小时,甚至一些南部地区的反对派武装选择主动放弃抗争。在德拉省和库奈特拉省,反对派不仅没有派出大规模部队防守,某些地方的武装力量还直接与以色列合作,提供引导帮助,使以色列部队能够迅速突破防线并占领这些地区。可以说,叙利亚反对派的集体“失声”为以色列的进攻提供了意外便利。
叙利亚政府的态度令人困惑。面对以色列军队的强攻,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似乎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长期以来,叙利亚政府在内战中消耗了大量资源,外部援助短缺使其军事力量捉襟见肘。叙利亚政府对以色列的军事进攻未曾作出强烈反应,似乎无力回天。有分析指出,叙利亚政府可能认为,在当前局势下,与其继续进行无意义的抵抗,不如选择与以色列达成某种“默契”,以避免更大的损失。稳定叙利亚局势与以色列保持某种程度的“合作”似乎成为更现实的选择。
整个阿拉伯世界对于以色列的进攻行动几乎集体失声。尽管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特别是在戈兰高地问题上,但这一次当以色列在叙利亚取得显著进展时,沙特阿拉伯、埃及、约旦等国却选择了沉默。沙特、阿联酋和其他海湾国家与美国的关系较为紧密,这使得他们在面对以色列的军事进攻时显得尤为谨慎。这些国家由于国内政治和经济需要,更多倾向于维护与美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而不是公开反对以色列的行动。一些领导人或许已经开始认识到,以色列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实际上是其为自身安全所作的防御性战略。
沙特和阿联酋等国家逐渐倾向于与以色列进行“幕后合作”,在共同应对伊朗等地区威胁方面找到了利益交集。对于叙利亚内战,这些阿拉伯国家早已无力干预,尤其是当叙利亚反对派基本瓦解时,外界的援助显得苍白无力。
在此背景下,巴勒斯坦的抵抗依然是以色列面临的一大挑战。尽管以色列在叙利亚的进攻几乎没有遭遇太多实质性抵抗,但在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的武装力量依旧坚持抵抗。巴勒斯坦人并未放弃对以色列占领的反抗,他们依然在为自己的土地和自由而战斗。与此同时,黎巴嫩的真主党和也门的胡塞武装也并未停止对以色列的威胁,尤其是在红海和地中海的航运通道上,胡塞武装不时发射导弹,对以色列的航运安全构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