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价值理念。这一遗产项目在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在全球范围内促进了文明间的交流交往交融。申遗成功有助于弘扬和谐、和平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彰显非遗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未来,中国将认真履行保护承诺,以非遗为桥梁和纽带,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为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2024年是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通过20年的实践,中国已形成既符合自身国情又与国际接轨,具有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体系。近年来,一大批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且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遗项目得到有效保护。各级人大和政府积极推进非遗相关立法,为非遗保护传承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目前,中国非遗资源总量近87万项,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超过10万项,其中国家级代表性项目1557项(包含3610个子项)。认定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万多人,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068人。全国现有非遗保护机构2406个,文化和旅游部设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成立省级非遗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