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和独特魅力。
春节不仅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逐渐成为世界性的庆祝活动。据统计,全球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列为法定节假日,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去年12月,春节还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受到广泛欢迎和支持。春节蕴含着和睦、和谐等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同时也承载着团圆、包容、和平等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理念。这些特点使得中华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吸引力。
近年来,一些国人觉得国内的年味儿似乎变淡了。有人甚至认为春节成了“墙里开花墙外香”。这种感受有其现实依据,城市化进程加快、小家庭取代大家族、互联网改变社交方式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春节的感受。但从长远来看,并不是年味淡了,而是年味日常化了。过去在物质匮乏的时代,春节是人们祈求丰裕的重要时刻,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肉吃饺子已成为寻常事,春节不再显得那么特殊,与其他节日甚至日常生活越来越接近。
当然,春节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确实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曾经的习俗和仪式或简化或消失。这是文化随时间变迁的正常现象。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如何让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更好地融合,传承至今的价值理念与精神内核。
从这个角度看,除了贴春联、吃饺子、放鞭炮等传统年俗,近些年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庆祝方式,如看“村晚”、网购年货、云拜年、发电子红包、集五福、旅游过年、观影过年等。尤其是近年来传统文化复兴,赶集市、逛庙会、观灯会等传统活动经过全新包装,在城市居民特别是年轻人中流行起来。这些新变化让我们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新滋味。
或许,衡量节日的最佳指标不应仅限于浓与淡,而应关注变与不变。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中华文化始终充满活力,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